长沙左文襄公祠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清末德国人拍的多幅照片浮出水面
时间:2021-04-01 11:19 来源:湖南左氏 作者:陈先枢 点击:0次
长沙左文襄公祠,故址位于长沙市今开福区西园北里东侧。祠堂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在前往哈密的途中,他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沙俄被迫将伊犁归还给中国。左宗棠率湘军进军新疆时,曾一路在秦陇道上植柳,时任陕甘总督的湘乡人杨昌浚以诗纪其事,诗云: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逝世,八月十九日(9月27日),清廷即诏谕:追赠左宗棠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谥文襄,建立专祠。湖南当局择定在北正街西侧西园一带建祠。光绪十八年(1892)左公祠竣工,清廷礼部将之列入每年春秋两季祀典。左祠占地约60亩,正门坐西朝东,上书“左太傅祠”。正殿坐北朝南,背靠城墙,殿内有左宗棠塑像,为檀木雕成,外穿礼服,每年四季都要更换。塑像形象威严,双目炯炯有神,手脚可活动。祠内有池塘、假石山、石舫。左之部将、曾任台湾道台的刘璈题左文襄祠联云:
尽瘁佐中兴,丞相祠传青史远;
受知成往事,孤衷洎洒黑云寒。 ![]()
1904年黄兴与明德学堂师生在左文襄祠正殿前合影
1903—1906年,明德学堂租借左文襄公祠暂作校舍。黄兴曾在这里以体育教员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策划组织华兴会。1938年祠堂建筑被毁。20世纪50年代左祠旧址改建为工人文化宫,部分假石山今犹存。文化宫南侧的街巷改称“左文襄祠”,“文革”中改名“群力里”。上个世纪90年代恢复左文襄祠街名。街内曾发现“左太傅祠”界碑,今藏市博物馆。“群力里”及街内残存的左祠围墙在扩建黄兴北路时被拆除。 ![]()
工人文化宫内残存的左祠西花园假山
2011年,左文襄祠被列入“黄兴北路延拓及棚改区”。![]() 群力里(已拆) ![]() 群力里曾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左祠残墙(已拆) ![]() “左太傅祠”界碑 左文襄公祠的全貌,今天只能在德国建筑师柏石曼《中国祠堂》等书中见到它的壮观了。这些照片是柏氏1906—1909年旅行中国时所拍摄。 ![]() 柏石曼摄左文襄祠西面花园和主体建筑 ![]() 柏石曼摄左文襄祠御碑亭和鼓楼 柏石曼《中国祠堂》一书由贾金明译成了中文,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 柏石曼 ![]() [德]柏石曼《中国祠堂》原版封面 以下是德文原版有关左祠的部分的页面。 ![]() ![]() ![]() ![]() ![]() ![]() ![]() ![]() |
- 上一篇:湖北黄石大冶左氏宗祠-三都堂
- 下一篇:长丰左氏后裔左文雅为左氏宗祠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