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学助残助人乐 一心为民谱新篇
福建省十佳“最美资助人”左允甘资助事迹
左允甘,男,汉族,1943年10月出生,1963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福州军区办公厅副团职秘书、组织部党务处处长,宁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莆田军分区政委,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92年转业先后任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福建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2008年1月退休。
左允甘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退休后热心慈善事业,一心一意助学助残,时时处处向善向上,资助数百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帮助上千名残疾人圆了“安居梦”,为许许多多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随时随处做好事帮助人,一举一动展示为民情,一言一行传递正能量,以实际行动播撒爱心、助力中国梦,践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助学不断线——“没有什么能比贫困学生不失学让我更快乐的事。”
左允甘擅于书画,书法已有很深造诣,被业内人士称为“左体”。他乐于助人,在职时就经常捐助山区贫困学生上学。左允甘认为,要更有效地帮助贫困群众和学生,就必须“长流水,不断线”。如何让更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上得了大学?退休前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此他想到自己的书画作品,希望通过书画义卖,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乐善助学事业。2007年1月,在热心慈善人士支持下,他将几年来辛苦创作的105幅字画,在老家宁德市蕉城区进行义卖,募集善款32万元,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宁德蕉城乐善助学促进会”。经学校和教育部门推荐,当年就资助22个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了大学。他的这片赤诚之心,感染吸引了许多人,许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出钱出力,纷纷为贫困学子伸出援手。
虽然每个学生每年只有3000元,但在贫困学生眼里,受助的感受好比雪中送炭般温暖。受助学生杨巧玲清晰记得,2014年8月25日,她和其他59名贫困大学生一起从“左爷爷”的手中各领到了3000元爱心助学金。对于家庭困难的她,这笔助学金就像“及时雨”,让濒临失学的她重续了大学梦。助学还不忘言传身教,每当金榜题名那天,“左爷爷”都要对学子们表示祝贺,他说,乐善助学是一项关注民生、关心教育、温暖人心的民心工程,希望受助学生能把社会的关爱化作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强大动力,化作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自觉行动。杨巧玲心怀感激:“我一定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建设家乡,回报社会。”几年来,左允甘和他成立的乐善助学促进会不仅资助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更重要的是,这种爱心、善举深深打动、教育了这些曾经是那么无助甚至绝望的学子和家庭,使他们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鼓起奋斗前行的勇气,也使爱心不断接续下去。
和杨巧玲一样,曾因父母双亲患病一度面临失学而受到左允甘和促进会资助的漳州师范学院学生钟婷,在给左允甘的信中写到:“感谢您的帮助,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金钱有价,情义无价,它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精神动力,鼓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现就读于暨南大学大三的学生陈凯说,促进会每年给他资助3000元,家里再借点,他自己勤工俭学一点,就有把握读到毕业。如果没有这笔钱,我又要多打几份工,能不能坚持下来还难说。在福建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陈华看来,这笔钱还是她前进的动力。她说:“读书有时难免遇到情绪低落,但一想到这笔钱,想到“左爷爷”——人家非亲非故为什么要资助你?我就恍悟过来了,决心把书读好。”她在校期间年年获得奖学金,2015年还获得励志奖学金。已是学校青年志愿者的她,去年暑假还主动跑到当地红十字会,要求申请加入了当地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也在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
据了解,受助学生在学校都品学兼优,他们感到左允甘这位他们心目中的“左爷爷”是个好人,从他身上学到了比金钱更可贵的东西。
2014年夏天,左允甘因创作大量书画用眼过度导致左眼视网膜脱落,手术过后,医生叮嘱他要多休息,少写字作画,保护好眼睛。但他依然乐观:“小车不倒尽管推”,他继续坚持写字作画。
9年来,他先后3次义卖书画作品250多幅,募集助学善款230万元,资助345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在他的带动下,蕉城区文明办、民政局、教育局、慈善总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慈善蕉城爱心联盟”,参与助学、助困等慈善公益活动,一波波爱的浪涛在蕉城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区荡漾延续开来。

尽力安居梦——“让残疾人兄弟姐妹有房住,我苦点累点也值得。”
与左允甘同志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副热心肠,乐于助人,帮助困难群众更是满腔热情。2008年初刚退休,左允甘原来部队的老上级、省军区原司令员、担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的陈明端将军就邀请他到基金会工作。开始他还有些担心做不来,但他了解到全省有221万户残疾人,其中还有3.5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无房住或住危房,他们多么渴望有个不受风雨侵扰的家时,左允甘想,如果能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些残疾人兄弟姐妹住上安心房,那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为此,他义不容辞走上了圆残疾人安居梦的这条路。
为了摸清农村残疾人无房户实情,他和基金会其他同志无数次奔赴在全省各县、乡、村;为了协商制定扶助残疾人安居工程的政策制度,以及商定募捐方案和争取资金,他和同事跑了一遍又一遍当地党委政府和省里有关部门。而为了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可能为政府减轻一些负担,左允甘又想到义卖自己的书画作品。几年来,他自己创作书画作品250多幅,同时他多次组织发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善书画院的书画家创作300多幅书画作品,先后6次在福州、香港、永泰、邵武等地开展书画义卖。在基金会和当地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共募集善款500多万元,全部用于残疾人安居工程建设。在每一次义卖活动中,左允甘都精心制定方案,和工作人员一起布置展馆,一起发动爱心人士参与。2010年7月在香港义卖中,他和基金会工作人员连续忙了两天两夜,由于太疲劳,左允甘腰椎疼痛又发作,但他坚持到活动圆满结束才返回。他的崇高善举和精神,不断感染许多领导、爱心企业家和人士,使这项造福残疾人的光辉事业不断推进,结出了累累硕果。
2014年左允甘先后4次奔赴闽北松溪县走访农村残疾人无房户,深深感动了县委领导,县委书记说:“一位老同志能这么尽心尽责,这件我们自己家门口的事一定要抓好。”全县发动企事业单位和县里四套班子带头献爱心,募集107万元,加上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赞助100万元和县财政支持,解决了该县5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建房资金。
2015年他和基金会其他同志先后7次到龙岩市的6个县区农村调研残疾人住房情况,商研解决残疾人安居工程方案,过细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当他了解到连城因两次遭受洪灾财政比较困难时,又在当地组织义卖书画作品100多幅,募集55万元。在龙岩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县(区)领导和残联同志共同努力,全市共募集善款1600多万元,加上各级政府支持,为全市608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安居房建设经费。
不久前,在福安市康厝乡施洋村,55岁的贫困残疾畲民兰寿发告别了蜗居25年的山洞,搬进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当地政府为农村贫困残疾人筹资建造的安居房,开启了全新的生活。长乐市玉田镇长青村贫困残疾人刘国勇长期居住地势低洼极易崩塌的土坯危房中,受惠于“安居工程”住进新房。他们逢人便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没有残联、基金会的帮助,我这一辈子也住不上好房子!”自2008年以来,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创的“安居工程”,建设新房修缮危房,为成千上万个像兰寿发、刘国勇这样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住房问题。
左允甘关注残疾人住房,也关心他们的生活,他坚持每年春节期间或利用其他时间定期走访残疾人,为他们写春联,送上慰问金和生活用品等,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看到贫困残疾人有了新房子住,生活不断改善,左允甘打心眼里感到无比高兴。因年龄等原因,2015年他辞去了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的职务,但他坚持以志愿者的身份,继续在为残疾人做好事实事。
心怀为民情——“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退休不褪色,力所能及为群众排忧解难。”
左允甘为人低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位时这样,退休后亦然。在他身上,亲民为民似乎是一种本能,在位时真心帮助群众,退休后也一样心里装着群众,只要看到群众有困难,他总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